欢迎来到艺百网

华盛顿州时间:

致敬抗战胜利80载·白雪娇家书手稿首次公开

作者:发布时间:2025-09-03 14:33

致敬抗战胜利80载·白雪娇家书手稿首次公开

一一86年前1939年“白雪娇抗战家书”传遍世界原件无存,  半个世纪后1989年白雪娇给林少川教授回信手稿首次公开。                                         记者|袁  艳 


   1.jpg

         在去年参加中国侨联组织的“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福建采访行活动中,有幸采访到了华侨大学华侨历史专家、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名誉馆长林少川教授,并以《三千英雄卫家国, 如今全球无一人——访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名誉馆长林少川教授》为题,在“8·15”日本受降纪念日前夕,发表了专访特稿。(以下简称:林少川)

2.jpg

图为2024年记者在泉州对话林少川     

同年,该稿被中国侨联主办的《海内与海外》杂志,在纪念陈嘉庚诞辰150周年的专刊上发表。

3.jpg

6.jpg

4.jpg


《海内与海外》杂志专刊封底      

       被誉为“旧闻记者、新闻编辑”的林少川历经40年,那些关于抗战历史的深度分享仍让记者印象深刻。     

      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段特殊的历史时刻愈发值得我们珍视与回望。由此,记者日前再次飞抵泉州采访了林少川,想向这位专注40余年关注“南侨机工”的历史专家致以问候,更想了解一下近期他的研究动态。    

        当林少川再次与记者见面,就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特别高兴地说要给记者一个惊喜!他说:“这里是南侨女机工白雪娇的故乡一一泉州,我要现场向您展示珍藏了36年之久的白雪娇一封“抗战家书”一一这是白雪娇1989年5月15日给我回信的手稿原件!”……看到这珍贵的“抗战家书”记者感到格外惊喜,真可谓“何以为荣,幸有此行”!      

    令记者欣喜的是,林少川在纪念“九·三抗战胜利日”到来前夕,首次公开了南侨女机工白雪娇给林少川回信的手稿,它确实有着其特别的历史意义。 

5.jpg

记者了解到,这是白雪娇唯一在世的一封抗战家书原件,这是一份极具价值的抗战历史相关珍贵资料,它填补了一段华侨抗战史空白,这份收获不仅是其研究路上的重要突破,更成为我们挖掘、还原那段历史增添了宝贵的实物依据,实在让人由衷的欣慰,也是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最好“礼物”。

a0c0fae8-6ea8-432d-9aa7-c4ba9c9e328c.jpg

1939年5月19日,刊登在马来亚《光华日报》的白雪娇一封信     

林少川说,原籍泉州安溪的马来亚华侨青年白雪娇,86年前瞒着双亲参加南侨机工回国参战,于1939年5月18日临行前留给父母的一封告别信,第二天全文刋登在马来亚梹城《光华日报》上,这一封“白雪娇抗战家书”迅速传遍海内外,信中写道—— 

亲爱的父母亲:     

       别了,现在什么也不能阻挠我投笔从戎了,我知道父母亲一向是明情达理的,对子女的行动,是不会有异议的。我之所以不别而行,这是女儿勇气不够的缘故,因为骨肉之情,总是难免的,我深恐突然提出这意思,母亲一定会激动而流泪的。临走之前,我是难过极了,在每分钟内,我的心起着往复数次的矛盾冲突,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所以虽然几次的犹豫踌躇,到底我是怀着悲伤的情绪,含着辛酸的眼泪踏上征途了。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虽然我是社会上一个最不注意的虫,虽在救国建国的大事业中,我的力量简直是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而汇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女儿 雪娇 留书                         

廿八(1939)年五月十八日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白雪娇参加南侨机工是华侨抗战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被称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


ea2d588f-d34f-46c0-947c-44bbf0ddafb3.jpg

白雪娇(1914—2014)祖籍福建省泉州安溪,马来西亚归侨。曾任马来亚槟城协和学校教师、中国民主同盟马来亚槟城分部妇女部部长、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全国侨联委员等职。     

       说到“南侨机工”,林少川谈起他与南侨机工的缘分由来已久:他1982年从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分配到泉州华侨大学教《华侨史》课,但当时对“南侨机工”所知甚少,直到有一天,被一位时年67岁的南侨机工老人蔡汉良来华侨大学陈嘉庚纪念堂讲述亲身经历震撼了!蔡汉良从告别南洋、回国抗战、滇缅公路上出生入死讲到战后历经沧桑曲折……    

      这一天是1985年8月15号日本投降日,正值抗战胜利40周年纪念,至今已40年了。     

      不听不知道,一听不得了!“抗战史上如此规模巨大的轰轰烈烈的爱国壮举,为什么仅在战后40年就湮没无闻?”林少川深感责任重大,由此在华侨大学的支持下,于1985年开始对南侨机工进行专题调研。林少川上世纪 80 年代在陈嘉庚之侄陈共存先生和华侨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只身沿着滇缅公路考察南侨机工史迹,深入云南、四川、贵州、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及 海南寻8省60多县市,对当时国内100 多位南侨机工幸存者进行采访,于1994年出版《陈嘉庚与南侨机工》一书,向抗战胜利50周年献礼,后又陆续编撰出版南侨机工研究系列丛书。    在追寻南侨机工的日子里,林少川了解到,白雪娇的这一封抗战家书“感动世纪”的故亊,于是在拜访白雪娇之前先写了一封信给她。时隔几天,便收到白雪樵(曾用名)的一封亲笔信:

d7bfb962-a8b0-4958-aec9-76f6c63e934a.jpg

南侨女机工白雪娇的“又一封抗战家书”一一给林少川回信手稿,讲述她参加南侨机工回国参战的亲历。这一封亲笔信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首次公开。 

 福建泉州市华侨大学华侨研究所 

林少川老师:      

        谢谢你的来信。我昨晚从北京回来才收到。       

        关于南侨机工队的回亿录,本当尽力而为,但因我和陈侨珍回到昆明时,当时的西南运输处的有关负责人说他们不要女的,并很快就把我们送去重庆。我们离队以后就与机工队没有什么联系了。所以我能写的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事隔多年,很多亊情已经没有印象了。关于我自己应该说是没有什么值得写的。但作为提供点滴情况却又是义不容辞的。本月底或下月初,我会把回忆录寄上,大约3000-4000字。 

特此奉复  敬祝 工作顺利 

白雪樵 

1989.5.15. 

地址:广州中山八路67号510房 邮政编号:510175      

        林少川回忆,当他收到白雪樵的亲笔信十分激动,随即带上这封珍贵书信到广州拜访她。      

       虽然时间已过去36年,但林少川清楚记得当年采访白雪娇的画面:她指尖轻触紫砂壶,安溪铁观音醇香弥漫。白雪娇还回忆道:“家乡的柿饼啊,甜得像封了蜜的时光……”                                             

      当林少川问起一直以来最挂念的“1939年白雪娇抗战家书手稿今何在?”还特别加上一句这可是一封“轰动世界、感动世纪”的“白雪娇抗战家书”啊!但她很谦虚很低调地说:“那是当年刊登在海外报纸就没存底稿啦”这时,林少川从书包中拿出半世纪后这一封白雪樵写给林少川的回信说:“半个世纪前您的第一封抗战家书已传遍世界但手稿无存,而半世纪后您的第二封亲笔信讲南侨机工亲历,又是一封抗战家书啊!要好好珍藏!侨史留芳!”她爽朗地笑了!        

      白雪娇告诉林少川,当年南侨机工回国参战,为了抗日救国,国难当头,人人有责!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正如信中所言“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d0454b88-442f-4c55-b4ce-1de15c401e6f.jpg

 晚年白雪娇     

      白雪娇在抗战胜利后曾回南洋,后来回国,安排到广州师范学院任教。她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一生的精力,全部倾注到祖国的教育事业上。2014年,白雪樵病逝于广州,享年100岁。       

       林少川说,今天我们重读白雪娇的抗战家书,重温这一封源于赤子之心的告白信,感悟到中华民族也正是有无数个白雪娇这样矢志不渝、抗战到底的海内外优秀儿女,才能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采访最后,林少川感慨地说,家书,从古至今是人们传递亲情的纽带,遥寄思念的信物。而作为抗战家书,因其烽火连天的时代背景,除了表达对家园的思眷,更饱含了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当我们正值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南侨机工的赤子功勋民族忠魂“舍小家,为国家”的那一份赤诚,永远是我们民族最鲜亮的精神底色。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华侨的凝聚力和赤子情怀,都将是我们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

7.jpg

 图为采访后记者与林少川合影 注:(本文除记者采访照片外,全部照片均为被访者林少川提供)。                         

   责编:Nina Chen                            

编审: Yuan Yan


上一篇:永恒之香:中国沉香在多伦多绽放和谐之美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